4月10日上午,前顾厂村中心小学教室内欢声笑语不断,一场别开生面的色彩魔法课堂正在这里上演。艺术学院驻村工作队成员景仲龙创新美育帮扶形式,为四、五年级学生带来以《三原色里的中国红》为主题的美术教育课,将科学原理、艺术实践与红色教育有机融合,点亮了乡村孩子的艺术梦想。

科学解密:从三原色到彩虹的奇妙旅程
身着印有党徽的红色志愿者服装的景仲龙老师,以色彩的奥秘为切入点开启课程。他通过自制色轮教具,向学生们系统讲解了三原色(红、黄、蓝)的科学原理,演示如何通过三种基础色调配出丰富色彩。景老师将红色颜料与黄色渐变混合,在调色盘中生动还原了国旗标准色的调配过程,引申出中国红承载的革命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双重内涵的深刻解读。

实践探索:小小调色师创造彩虹奇迹
在三色变彩虹实践环节中,在景老师指导下,学生们仅用红、黄、蓝三种颜料,通过不同比例混合,成功在画纸上调出橙、绿、紫等彩虹色系。五年级学生王梓涵举着调出七种颜色的调色盘兴奋地说:原来不用买那么多颜料,就像变魔术一样!活动现场,孩子们还用自调色彩绘制了我心中的美丽乡村主题画作,30余幅作品拼成的彩色长卷,成为校园最亮丽的风景线。

红色浸润:艺术课堂里的思政教育
这不仅是美术课,更是生动的思政课。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赵亮介绍,课程设计特别注重将艺术知识与价值观引导相结合。在讲述色彩发展史时,景老师通过对比古代矿物颜料与现代合成颜料的演变,引申科技创新让艺术走进寻常百姓家的讨论;在示范调色技巧时,以三原色缺一不可比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学生们的集体意识与爱国情怀。

长效赋能:构建乡村美育新生态
活动结束后,工作队向学校捐赠了定制版三原色美术工具包,内含科学调色指南、基础颜料及教学视频二维码。中心小学校长苗先民表示:这种'授人以渔'的帮扶模式,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据悉,驻村工作队将持续开展科学+艺术系列课程,计划组建校园科学、艺术社团,未来还将策划开通城乡学生云上画展交流平台,为乡村美育注入持久活力。
当夕阳透过教室窗户,将孩子们专注调色的身影投射在彩虹画作上,这一幕恰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五育并举的生动写照。这场别具匠心的美育课,既教会了学生用科学方法创造美,更让他们懂得:就像三原色能绽放万千色彩,每个孩子的梦想都值得被精心调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