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陌生人讲话会脸红心跳,参加Party容易紧张,当着一大堆人的面讲PPT 很焦虑,在很多人眼里,这都是“社恐”。
在 2020 年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探探联合发布的一份调查中,超过 40% 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是“社恐”。
你是“内向”,还是 “社恐”?
在说两者之间的区别,先跟大家举个例子:
你走在路上,迎面遇到了一个中学时的校友;你有印象,但不是很熟悉。
你本想着,要不要跟对方打招呼,没想到对方主动走到你面前,叫出了你的名字,还熟络地跟你聊天;你的表现十分慌张,不知道该怎么聊下去,于是你借口离开,匆忙地结束了对话。
这样的状态,是性格内向。
另一种场景是:你看到了对方,对方也看到了你;对方刚想走到你面前跟你打招呼,你就转身离开,装作没看到对方。这个时候,你心中十分慌乱,对自己的行为十分懊恼;但是,你真的不知道如何跟对方交流;你很自责,很矛盾,陷入情绪焦虑。
这种状态,是社交恐惧。
内向的人社交多了感到累,不想过多的社交。社恐的人避免一切社交,因为害怕被拒绝,害怕出丑。
“社恐”到底是什么?
社交恐惧是指面对可能被他人审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况时,产生显著的害怕或焦虑。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在面对社交场景时会感受到不适,害怕陷入尴尬境地以及被人评判,除了心理上的紧张不安,还会伴有脸红、发抖心跳加速、不敢对视等表现。
社交恐惧症通常始于童年或青春期,大多数人在20多岁之前就已经发病,也有一小部分人会在成年后患上这种疾病。
“社恐”应该如何自我缓解?
适当的放松自我
将两脚平稳站立,轻轻地把脚尖踮起,坚持几秒钟,然后放下,同时,边做有节奏的深呼吸边数数,这样做二到三组,每组三十下,一般就能缓解心理恐惧。
让手有事情做
心理学家认为,双手空空会让人的社交恐惧感增加,而手里握着东西能够给人一定程度的安全感。台湾名主播蔡康永就总是这样,在做节目的时候,把一支笔我在手里,他说:“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手不知摆在什么地方的尴尬。”
社交情景演练
经常自己在脑海中预演,或者把板凳,桌子等当成陌生人进行社交演练。次数多了,时间久了,效果就明显了。
练习专心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话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如果能够勇于直视他人的眼睛,也就相当于敢于敞开心灵与人交流。开始时,一直盯着别人的眼睛,感觉可能会比较尴尬,当我们可以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比如:即使看着他的眼睛,他也不会咬我一口。又或者当成一个自己的小游戏:我就这么盯着他看,看他会有怎样的反应。
接纳自己,信任自己
社交恐惧症在某种程度上时不能接受自己的一种表现。从现在开始,停止对自己的挑剔,批评,责难,也不要以恐惧就逃跑。要知道,如果自己都不接纳自己,那么这个世界上还有谁会接纳你呢?
关注社交本身,而非你自己的表现
将注意力转移到怎样才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怎样才能发掘对方的有点等事情上来,这样就能够自然从容了。
选择目光友善的人作为交往对象
友善的人比较懂得如何尊重一个人,我们也比较容易从他们那里获得认可,进而建立起我们的社交自信。
不刻意迎合别人
压抑自己,迎合别人和外界的做法并不可取。一方面,这样的方式让对方无法了解到真实的我们,另一方面,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让自己排斥社交活动。
最后,希望大家都可以对社恐说NO!其实社交没有那么多弯弯绕和复杂,你用心去对待每件事,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温柔以待世界,世界也会温柔待你!
作者:翟秀军 审核:马荣华 编发:房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