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心理防护】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们如何自我调整?让心理穿上“防护衣”
  •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心理学堂
当前位置:首页  心理学堂 心理学堂

【疫情心理防护】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们如何自我调整?让心理穿上“防护衣”

信息来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发布日期: 2020-01-28浏览次数: 150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这个社会应激事件,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给每个人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部分人们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情绪问题,如焦虑、恐惧、失眠等,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危机时,我们应该安抚自己的心灵,增强自己的心理免疫力。

1.正视不良情绪。在未知的灾难面前,出现焦虑、恐惧、愤怒等情绪是个体在面对压力时的正常的反应,适度的紧张情绪有助于个体应对灾难。但若不良情绪过度,会使人行为失当,有损个体的理性和行动能力,甚至会影响自身身体的免疫机能。因此,一方面主动学习了解疫情的相关知识提高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另一方面,获取家人的理解、支持和安慰来代替埋怨和恐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我做起,传递正能量。

2.学会正向思维应用积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举一个例子:桌子上有半瓶水,一个人说“太好了,有半瓶水”;而倾向于负性认知的人往往会说“哎,怎么才有半瓶水”,面对疫情,因为害怕被病毒感染而忧心忡忡,“整个事情很糟糕”“疫情可能会越来越难以控制”……在每日的资讯中,其实正面信息是多于负面的,要留意事实和数据,判定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尝试多关注在疫情防控上每天取得的进展和积极效果,告诉自己“我们做出了很多的措施,会好起来的”,用理性的态度看待疫情,保持对前景的盼望,多留意在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另外,做一些能让自己感觉更好的事情,可以看电视节目、看书、听音乐、画画、运动、烹饪等,将自己注意力转移到能让自己感到更舒适的活动上。

3.保持规律作息。尽量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保持生活的稳定性。合理安排饮食,限制饮酒,不滥用药品,多喝水、保证新鲜水果及蔬菜摄入、将肉蛋鱼奶等动物性食物加热熟透。在不外出的情况下,在家中适度运动,例如,玩一些不费脑的小游戏,做家务等,尽量保持生理上的稳定性,不做损害机体免疫力的事情。保持规律的睡眠节律,可以列一份室内活动清单,规划自己的学习、工作、锻炼、娱乐和就餐等时间;控制每天查看疫情相关信息的时间,不过度刷手机新闻,在睡前1小时内应避免查看过多与疫情相关的信息,不道听途说。

4.构建社会支持系统。疫情发生正值假期,被迫在家可能会让人感到无奈、空虚,因此需要建立新的行为模式。比如,跟亲朋好友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沟通、交流,适时关切他们的需求,关心保护家人、朋友及他人,相互鼓励、倾诉,彼此给予理解、支持和关注,增加信心,减少孤单的感觉,放松心情。

5.做好个人防护。在疫情期间,做好力所能及的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减少流动性,可以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正常作息、保证合理膳食和睡眠,适当运动和娱乐,可以维持自己的身心稳定。如果出现早期的症状,比如干咳、咽痛、呼吸吃力等,或者其他不典型的症状比如乏力、身体肌肉酸痛、头昏等疑似“新型病毒肺炎”症状,请立即戴口罩,做好防护,积极就诊,可以到定点医院就诊。

6.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如果个体因为疫情的发生出现的不良反应较轻时,可进行自我调整;如果个体的身心受到严重影响出现负面情绪无法排解等情况时,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目前网络和电话心理咨询是比较可行安全的方式,可留意当地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干预的网络平台和热线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