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动态  总支动态
我校陇海书院志愿服务队举办暑期生态保护实践团活动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7-29 访问次数: 17

为深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地生根,74日清晨,陇海书院“河小青”志愿服务队“碧水行动,净滩护流”生态保护实践团队员们整装待发。工具包中,垃圾袋与垃圾夹静静待命,水质检测试剂瓶泛着微光,仿佛都在期待与河流的相遇。队伍踏着朝露启程,车轮碾过晨光,奔赴今日的目的地—— 东风渠生态文化公园和黄河文化公园,他们心中涌动着守护碧水的热忱。

抵至东风渠岸,志愿者们旋即化身为“护河使者”,循着水岸铺展开细密的清理。垃圾夹如灵动的探针,在草丛与水岸间穿梭:钳起藏在石缝里的烟头,夹出缠在青草根的塑料袋,捞起随波轻晃的饮料瓶…… 指尖与污物的每一次相触,都是对河道洁净最郑重的盟誓。不多时,汗珠便顺着发梢滚落,在衣领洇出深色的印记。

滩的身影旁,检测小组已在岸边搭起了简易“监测站”。采样瓶探入渠水,兜住一汪带着晨雾清冽的碧波;试管中滴入试剂,看液体在掌心摇晃中幻化出奇妙的色彩:酸碱度试纸漫开鹅黄,溶解氧检测液浮起靛蓝,硝酸盐试剂晕出浅紫…… 每组数据都被仔细誊写在记录表上,像一串被破译的河语,默默袒露着东风渠的 “生命体征”。这些跃动的数字,终将成为解码河流生态的密钥,为后续的守护行动,埋下科学而温暖的伏笔。

午后,队伍转赴黄河文化公园,赴一场自然与历史的邀约。尚未靠近,便听见黄河奔涌的涛声。极目远眺,浊浪翻涌的黄河劈开平原,在阳光下泛着金红波光;近观岸边,炎黄广场的雕像巍然矗立,“三桥汇”的钢铁脊梁横跨河面,地质博物馆的玻璃幕墙映着河光——这里没有奇山秀水的雕琢,却有黄河奔流五千年的磅礴,有“天人共生”的深邃哲思。

志愿者们沿着河岸缓缓前行,任河风拂动衣衫,感受脚下土地与黄河血脉相连的悸动。在纪念碑前驻足,指尖抚过斑驳的刻字,仿佛触到了历史的纹路;走进地质博物馆,看岩层标本诉说黄河改道的沧桑,听讲解员讲述“黄河宁,天下平”的千年期盼。这一刻,大家终于读懂:黄河的生态,从来不止于一河清水,更是自然伟力与人文精神的共生共荣。

暮色渐浓,归途的车窗外,黄河的余晖仍在天际流淌。掌心还留着垃圾夹磨出的微热,检测数据的字迹在笔记本上依然清晰,黄河的涛声仿佛还在耳畔回响——这一日的奔波,让“生态保护”不再是抽象的词语,而是指尖触碰过的洁净河岸,是试剂瓶里变幻的色彩,是黄河涛声里藏着的千年智慧。

正如“河小青”志愿服务队负责人所说,这场行动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更多青年将带着今日的感动与思考,继续奔赴江河湖畔,让每一次弯腰拾捡都成为与自然的对话,让每一份检测数据都化作守护的铠甲,让黄河的涛声与东风渠的涟漪,共同奏响美丽中国的青春乐章。这颗播下的环保种子,终将在岁月里长成参天大树,为山河无恙遮风挡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