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动态
陇海书院开展“语脉传情,共筑佳音”宣讲活动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8-31 访问次数: 19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赋能青年成长、畅通发展通道的关键基石。积极响应“青年引领青年”的号召,陇海书院“语脉传情 共筑佳音”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在暑期走进洛阳市第三高级中学,开展推广普通话主题实践活动。以青春之教,携语言之力,深耕校园,期待用一字一句的传递,为学子架起联通未来的桥梁,让普通话成为青春逐梦路上的 “金话筒”。

教学楼的铃声刚落,高三(10)班的教室就已坐满好奇的面孔。实践团成员以 “一则朗诵比赛的遗憾” 破题:“去年有位同学,文章写得极好,却因‘平翘舌不分’让‘长城’成了‘藏城’,最终错失奖项。” 这话瞬间抓住了同学们的注意力。

宣讲成员展开了“普通话与成长”的论述:课堂上,标准的发音能让观点更具说服力;考场里,清晰的表达能让作文朗诵加分;未来求职时,流利的普通话能在面试中抢占先机。“就像你们手里的笔,普通话是另一种‘书写’工具,能让你们的想法走得更远。”

追溯“普通话的由来”时,时间轴在屏幕上缓缓展开:从孔子周游列国用“雅言”讲学,到民国时期“国语统一”运动,再到1955 年“普通话”定名——“它不是凭空出现的,是历史选出来的‘共同语’,就像你们的校服,既有统一的规范,也能穿出各自的风采。”

谈及推广意义,宣讲成员指向窗外的世界:“当你们去北京读大学,去新疆支教,普通话就是你们的‘通行证’。它能让河南的豫剧与新疆的木卡姆对话,让你们的青春梦想与国家的发展同频。”

“下面是绕口令挑战环节!”宣讲成员话音刚落,台下就举起一片手。一位同学冲上讲台,涨红着脸反复练习,当终于流利念出时,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实践团成员趁机讲解:“‘班(bān)’是舌尖前音,‘干(gàn)’是舌尖后音,就像打篮球时的运球与投篮,发力点不同,效果也不同。”

“红凤凰粉凤凰” 的绕口令挑战更成了擂台赛。有位同学把 “红凤凰” 念成 “hóng fèn huáng”,自己先笑弯了腰:“原来舌头真的会‘打结’!”实践团成员递上“发音技巧卡”:“记住,发‘f’时上齿碰下唇,发‘h’时舌头要后缩——就像跳华尔兹,脚步得踩准节拍。”  

在问卷调查环节,同学们笔尖沙沙作响。“认为使用普通话对以下方面的重要性”一栏,“5=非常重要”成了高频答案;“认为本地区普通话推广面临的主要挑战”里,“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对普通话重要性认识不足” 呼声最高。这些答案被仔细收好,将成为下次活动的“定制指南”。

离开校园时,教学楼的广播声响起,站台里正播放着同学们用普通话朗诵的诗歌,青涩却认真的声音飘向操场。大家忽然明白,当这些学子未来用标准的普通话说清自己的科研构想,讲好洛阳的历史故事,甚至站在国际舞台上发声时,青春的光芒里,早有今日种下的语言种子在绽放。

未来,实践团将继续以青春为翼,载着语言赋能的使命。让普通话的光芒,不仅照亮升学的路径,更点燃梦想的火种,助力少年们在交流互鉴中书写成长华章。每一句标准普通话的背后,都是青春与时代同频的脉搏,都是少年与家国共振的力量,让“语言之桥”连通校园与世界,让“逐梦之路”越走越宽,方能不负韶华,让青春在精准表达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让普通话成为少年们最自信的“青春宣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