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四高四争先”工作部署,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根据“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通知,校团委拟举办2025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校赛,结合我校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校赛时间
2025年4月8日下午
二、主办单位
共青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三、参赛内容
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三类。参赛作品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现实意义。
1.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 A、B 两类:A 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 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在竞赛原有设置学科不变的前提下,侧重考量作品的应用价值转化前景,鼓励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展应用研究。
2.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类。在竞赛原有设置学科不变的前提下,聚焦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原创性,引导青年勇于投身更有挑战难度的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为催生颠覆性科技成果打牢理论方法思维等基础。
3.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类。参赛作品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领域和关键任务,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5个组别,每篇在 15000 字以内,可自选上述 5 个组别中的一个报送。鼓励围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社会公益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度高、前瞻性强的调查研究,形成有深度、有思考的社会调查报告。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作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的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
——聚焦经济建设,可着眼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科技自立自强、“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
——聚焦政治建设,可着眼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国家安全、完善社会治理等方面开展研究。
——聚焦文化建设,可着眼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文明建设、守护文化根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交流与传播等方面开展研究。
——聚焦社会建设,可着眼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
善分配制度、促进就业、健全社会保障、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干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社会挑战等方面开展研究。
——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可着眼于绿色低碳、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对气候变化、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开展研究。
四、参赛要求
1.竞赛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25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者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一般不超过8人。
2、参赛作品指导老师相关要求。参赛作品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经本校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每件作品可由不超过 3 名教师指导完成。
3、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一)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必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者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二)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必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三)新药物的研究必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四)医疗卫生研究必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五)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必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五、奖项设置
申报书、PPT等材料由各单位汇总后于4月7日前发送给张人镜钉钉。校团委将组织相关专家对参赛项目进行评审,评选优秀项目和团队参加河南省“挑战杯”比赛。
共青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2025年3月31日
附件:“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河南省参赛指导手册202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