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课程建设涉及到教育思想观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学条件等多方面的内容。课程建设直接体现学校的教学水平,并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部教学工作,规范课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现对我部课程建设作如下规划。
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规律,适应职业教育改革新趋势,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宗旨,通过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二、课程建设目标和任务
(一)课程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形成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结构优化、内容先进、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按照“点面结合、重点建设、突出精品、注重实效”的建设原则,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课程建设。根据国家05课改方案,我部现在全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所有课程设置及教学课时的安排,均按教育部课改方案进行。在课程建设中,一方面通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加大听评课力度,不断探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程建设。另一方面,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积极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二)课程建设任务
1.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各门课程,要按课程群培养师资队伍,形成课程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学团队负责人主导作用,鼓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主持课程特别是精品课程的建设,培育优秀教学骨干队伍,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课程教学团队,确保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支持中青年教师以定向脱产、培训等方式,长期或短期性地参与社会服务与生产实践,参与其它部门的横向或纵向课题研究,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根据课程建设需要,合理引进人才,争取思政课三门课程每门至少有1名以上高级职称或者一名博士,45岁以下教师中硕士以上比例大于90%。鼓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主持课程建设。同时,每门课程建设均要有培养青年教师、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计划和措施。
2.注重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修订)要以专业和专业方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贯彻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相结合原则,吸取课程建设的最新成果,明确对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的要求。要优先选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国家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选用近三年出版、内容新颖、高质量的新教材,同时支持教师编写质量较高、特色鲜明并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应的教学参考书、教学案例和习题集等。
3、重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课程体系优化要着眼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合理确定课程结构,科学设计课程体系。要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及时将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引入课程教学,同时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要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试题库建设,推进教考分离,完善课程考核环节,改革考核方式、方法,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核,实现课程考核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4、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改革“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各门课程教学应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为原则,不断加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鼓励教师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建设。
三、课程建设标准
1、有符合本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
2、授课教师具有较高素质,符合岗位资格(具有教师资格证,新教师应通过岗前培训);
3、选用公开出版的高质量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安排合理;
4、授课教师能严格按照授课计划完成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
5、教学资料齐备(授课计划、教案、教学日志与平时作业登记册、试卷、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特色作业等);
6、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评价平均分在80分以上。
意识形态教育至关重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处于重要位置,思政部全体教师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真抓实干,把各项工作按照规划逐步加以落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