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与弘扬----塞罕坝精神

发布时间:2022-03-07文章作者:郭亚楠(摘编)审核:李展编发:余敏浏览次数:1369

塞罕坝精神植根于塞罕坝140 万亩的土地,源于成百上千名塞罕坝务林人的奉献和奋斗,成长于塞罕坝日益辉煌的绿色事业之上,是几代塞罕坝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结而成。

【精神起源】

塞罕坝隶属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她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素有“千里松林”的美誉。在清朝末年时成为一片荒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塞罕坝被荒漠、流沙占据,到处是荒山秃岭。1962 年,原林业部从全国24 所大中专院校调配了127 名毕业生,和河北承德当地242 名干部、工人一起,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向荒原沙地进军。第一代塞罕坝人面对“一穷二白”、茫茫荒原、严寒肆虐,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历经56 年,三代人,“种子”伴随着“一棵树”,长成了“一片海”,升华成“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

【精神内涵】

塞罕坝精神是与时俱进的一种精神,总结提炼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其内核就在于,身处艰苦环境而不忘初心。塞罕坝精神是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她既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塞罕坝精神, 是绿色林海中的红色使命,是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响应党的号召、忠诚党的事业的坚定信念,是塞罕坝人攻坚克难、苦干实干的精神和作风,是塞罕坝人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是一种永不言弃的坚守与追求。

【精神意义】

从塞罕坝精神我们可以得出启示,“种下绿色,就能收获美丽,种下希望,就能收获未来!”只要坚持绿色发展,中国在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一定会创造出一个生态奇迹。同时,也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才能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