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预防新冠病毒感染要“六做到”
发布时间: 2022-12-09 浏览次数: 157

                              作者:李昭琪           审核:张隽永           编发:吴敏

     

      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减弱,且多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因此感染新冠病毒后发展成重症的几率更高。相比于其他人群来说,老年人更应该注意避免感染新冠病毒。


“一做到”少流动少聚集

  减少流动和聚集可以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新冠病毒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动物,并且可以通过空气飞沫、接触、消化道进行传播,现在也出现了气溶胶传播,这也意味着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和复杂化。部分老年人的生活饮食起居往往还有陪护协助完成,因此,老年人不仅要注意自身的防范,同时其陪护人员也需注意加强防范。

“二做到”正确佩戴口罩

  空气飞沫传播是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日常面对面说话、打喷嚏、咳嗽都可造成飞沫传播。正确佩戴口罩是减少飞沫传播的有效方式。但对于有某些基础性疾病(如慢性肺病、心脏病)的老年人,佩戴口罩可能会增加其呼吸的负担,这些人员应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正确选择并佩戴口罩。

“三做到”保持良好的卫生行为

  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和咳嗽时正确遮挡,应用纸巾、手帕或手肘部位遮掩口鼻。不可用手遮挡。另外,老年人排痰能力下降,有时需要辅助排痰,应严格遵守辅助排痰操作流程,这样可保护操作者及操作对象,减少感染的发生。

  房间勤通风。经常开窗通风,可以有效地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病菌,降低室内空气中的病菌浓度,避免螨虫和霉菌滋生。保持环境通风,避免去人多聚集的地方,均可有效减少空气传播的机会,但通风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室内温度变化过大。

  做好手卫生。新冠病毒可通过皮肤、结膜等接触传播。及时洗手,做好手部卫生,同时保持环境卫生整洁,可以减少接触传播。

“四做到”积极接种疫苗

  有些老年人认为自己不外出就不需要打疫苗,但很多不外出的老年人需要陪护人员照顾饮食起居。即使护理人员接种了疫苗,只能对其本身产生保护作用,但不能保证其不携带病毒。因此,即使不外出的老年人,也有必要接种新冠疫苗,减少感染及罹患重症的概率。冬季也是流感高峰季,建议60岁以上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有条件的也应接种流感疫苗。

“五做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保持食物种类、来源丰富多样,不偏食,荤素搭配,均衡饮食,保证充足营养。

  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保暖。选择合理的锻炼方式,充分认识自己,适度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提高抵抗力。

  保持良好积极的心理状态。老年人退休后活动范围减小,活动中心改变,加上感觉、运动、认知等生理变化的影响,心理特征也发生改变,表现为安全感下降、适应能力减退,容易出现失落感、自卑感、空虚感等。应鼓励老年人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积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使老年人得到家庭及社会的关怀与认同,减少老年人的焦虑、抑郁等发作,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六做到”积极治疗基础病

  老年人往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感染新冠病毒后是成为危重症及死亡病例的高发群体。因此,老年人需遵从医生的医嘱,根据基础病的不同,按时、规律、规范服用药物,做好相关疾病的二级预防治疗。疫情期间,也不可擅自停药,可定期去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开药,或经医生评估后开长处方,减少就医开药次数,就医时做好自身防护,尽量由家属代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