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此时昼夜平分,气温降、温差大、空气干。中医认为,秋分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生理状态需调整以适应季节、预防疾病。以下从五维度分享秋分养生小贴士。
一、饮食:滋阴润燥,平衡脾胃
秋分“燥邪”当令,易致“秋燥”症状,脾胃功能也会减弱。饮食应遵循“滋阴润燥、健脾益胃”原则。多吃梨、银耳等滋阴润燥食材;适当补充瘦肉、鱼类等优质蛋白与南瓜、红薯等温热性食材;少吃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二、起居:早睡早起,注意保暖
秋分后昼短夜长,人体应顺应“收”的规律调整作息、做好保暖。建议晚十点半前睡,早6 - 7点起,保证7 - 8小时睡眠。早晚添衣,重点护好腹部、背部和脚部。
三、运动:适度锻炼,避免大汗
秋分运动不宜剧烈,应选温和方式,微微出汗为宜。可选择散步、慢跑等运动,时间选在上午9 - 10点或下午4 - 5点。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擦干汗水、换衣,注意补水。
四、情志:调节情绪,收敛心神
秋分草木凋零,易让人“悲秋”,调节情志很重要。可多接触自然、通过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多与家人朋友沟通。
五、防护:预防秋燥与呼吸道疾病
秋分空气干燥、气温变化大,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可使用加湿器等保持室内湿度,早晚外出遇雾霾或低温时戴口罩,勤洗手,适当饮用润肺止咳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