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总务处 陈林光 高校后勤工会是在上级工会和所在后勤单位(集团)党委(总支)的领导下进行工作的后勤职工群众团体组织,在后勤党委(总支)和后勤行政领导支持下,根据工会组织的特点和广大职工的意愿,依照法律,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推进高校后勤工会建设的基本思路 切实加强高校后勤工会的组织能力建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有关规定,积极推进高校后勤工会的组建工作。首先,进一步完善工会主席的选举制度。要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通过工会分会(小组)提名,并根据多数分会(小组)意见提出建议候选人名单,报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工会审查同意后,履行工会民主选举程序,选好工会主席。其次,要以“扩大覆盖面,增加凝聚力”为标准,积极研究探索适合农民工或合同工流动性强这一特点的会员、会籍管理方式,避免农民工或合同工会员的流失;下大力气,集中精力,把高校后勤队伍中的60-80%农民工或合同工吸收到后勤工会组织中来,才能使工会组织不断扩大,更具有广泛性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充分地保护弱势团体,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切实加强高校后勤工会的工作能力建设。一是要提高高校后勤工会讲大局、讲政治的能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既是工会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衡量工会能力建设重要的标准。工会必须牢固树立讲大局、讲政治、讲稳定、讲发展的观念,提高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指导下行动的自觉性,善于找准服务大局的工作切入点、结合点。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高校后勤工会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重大问题上,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做到科学办会,民主办会,依法办会。 二是要提高高校工会建设民主政治的能力。职代会制度是高校后勤职工履行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管理、实施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和重要形式。高校后勤工会是高校后勤职代会的工作机构。当前,高校后勤工会要抓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契机,积极建立和完善高校后勤职代会制度,促进后勤职代会群众化、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要积极征取高校后勤党政领导的支持,全面落实职代会职权,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学校后勤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经济适用房或集资建房方案、社会保险和医疗改革方案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应在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要进一步拓展校务公开内容,建立校务公开工作年度总结向职代会报告的制度,保障职工对高校后勤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所有这些,都是上级工会对高校后勤工会的具体要求,高校后勤工会应当切实加强民主政治能力建设,把上述要求落实到位。 三是要提高高校后勤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高校后勤工会的基本职责,也是主要职责。讲维护,既要敢于维护也是善于维护。所谓敢于维护,就是对侵犯职工合法权益包括民主政治权益、经济权益和精神文化权益的事项,都要敢于反映、敢于抵制、敢于运用法律法规来解决问题。所谓善于维护,就是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用解决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社会矛盾,进行深入诊断和治疗化解,重建社会价值体系,加大源头参与力度,运用党的政策,讲究维护的策略和效果。 四是要提高高校后勤工会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提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能力。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必须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巩固发展高校后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和“既要共同富裕,更要共同幸福”的着力点。强化法律监督、人事争议调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等手段,及时消除劳动关系的摩擦,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要经常通过不同层次人员座谈会,谈心交心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和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矛盾,增进团结。 五是要提高高校后勤工会的创新能力。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工作创新等多个方面。实践证明,后勤工会工作取得的每一项重大进展,都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结果。要使后勤工会工作打开新局面,工会干部就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作出新判断。要解放思想,实事求实,与时俱进,把握时代发展特点、高校改革趋势和高校后勤工会工作规律,不断推进后勤工会理论创新。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主要措施 建立健全依法维权机制。维权是高校后勤工会的法定职责。这意味着维权不仅仅是行使权利,更是在履行义务。维权活动应当遵守法定的程序,利用法律手段来进行。要把维权工作纳入规范、制度和法制的轨道,围绕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和调处等环节,强化维权机制建设,做到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中国工会十四大指出:“要推动工会工作法制化,根据依法治会的要求,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和工会权益的立法和政策的制定,坚持依法维权、依法治会,进一步把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高校后勤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责在许多法律、法规中都作了明确规定,这些都为维护职工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工会维护职能的殷切期望和大力支持。职工的权益既有精神方面的,又有物质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范围十分广泛,所涉及的法律法规门类繁多。后勤工会干部大都不是法律专家和律师,很难很好地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这就有必要在后勤工会建立起法律援助机制。比如,可在后勤工会设置法律咨询小组,或者在后勤工会内部配备兼职法律顾问,或聘请法律专业人员担任后勤工会法律顾问,为后勤工会和职工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 建立健全工会宏观参与机制。宏观参与即通常所说的源头维护,是指高校后勤工会组织参与有关职工切身利益政策的制定,从法律法规上、政策制度上维护职工权益。这是一种根本性的维护,是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赋予工会组织的权利和职责。后勤工会只有从源头上参与有关政策和实施方案的制定,才能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源头维权的力度取决于源头参与机制是否健全。只有在高校后勤依法建立和完善后勤工会源头参与机制,强化源头维权力度,在学校后勤研究发展规划、重大改革方案特别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时,都有工会参加,充分听取工会的意见,才能使广大职工的利益诉求及时进入高校后勤领导的决策过程,真正落实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才能从根本上维护职工的权益。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后勤工会向后勤党委(总支)汇报及与后勤行政联系的制度,这样,既能畅通职工利益诉求渠道,又能使后勤行政领导及有关部门更加真实、全面、客观地了解职工的心态和意见,及时解决涉及职工和后勤工会工作的重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党委(总支)行政领导重视、各方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全方位和成系统的维权格局。 建立健全职工民主管理机制。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最好载体是职工代表大会。职代会是职工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后勤的重要形式,是学校后勤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后勤的一项基本制度。职代会是最能体现职工是学校后勤主人翁的大舞台,倍受职工欢迎关注。规范和完善职代会,建设好职代会,是对职工政治权益的最大维护,也是为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创造条件。要大力推动、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和机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职代会制度,充实和完善职代会职权,保障职工对高校后勤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选举等各项民主政治权利充分得到落实,使职代会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实行后勤校务公开,要建立健全后勤校务公开领导机制、运行机制和对后勤校务公开的评估、检查机制,使后勤校务公开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化,高校后勤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单位人和铁饭碗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灵活的用人制度,以聘用制为代表的契约化劳动关系形式普遍推行,按人设岗变成按需设岗,按岗聘人,劳动报酬也随着岗位的变化而变化。新的劳动人事制度促进了人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了多种机遇和更广阔的空间。但机遇必然伴随着挑战,个人在自主择业的同时,也面对着被用人单位选择的挑战,因此人人都有待岗、下岗、甚至失业的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高校后勤工会既然是后勤职工的代表,肩负维护后勤职工经济权益的任务也会逐步增多,最大的责任和最重要的维护,首当其冲是职工的劳动权利。高校后勤工会必须关注和积极参与学校后勤劳动关系的调整工作。如后勤职工的岗位聘任制度以及长期临时工、农民工或合同工的聘用制度续签劳动合同,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缴纳社会保障等,都要求后勤工会有义务、有责任参与“劳动与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支持建立起劳动关系协调和仲裁机制,在维护学校后勤全局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维护后勤职工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学校的各项改革深入、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