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工作作为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工作,肩负着“三服务,两育人“的重任。而要使这项工作取得显著效果,需要有那么一支宣传工作队伍宣传后勤,高校后勤的通讯员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调查来看,目前国内高校后勤基本上建设了一支通讯员队伍,但如何利用这支队伍,各个学校情况不一。笔者就后勤通讯员队伍的建设问题和存在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并联系浙江海洋学院后勤集团公司通讯员队伍建设经验提出建设高效的后勤通讯员队伍的若干对策。
一、高校后勤通讯员队伍的定位
高校后勤涉及面广,有学生食堂、学生公寓、教室、商业网点、交通、校园绿化、卫生、水电等服务保障工作,可以说涉及到学校各个方面,服务对象主要是全校师生。因此,后勤要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强化服务意识教育活动,使服务更加规范化、精细化、制度化,提高服务水平,树立“师生为本、服务第一”的服务理念,切实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保障学校的建设、稳定和发展大局,构建和谐后勤。
高校后勤通讯员作为后勤工作的宣传“标兵”,肩负着宣传后勤,树立学校后勤良好的对内、对外形象的重任,因此,高校后勤通讯员队伍的定位应该是及时报道后勤工作、宣传后勤员工,搭建后勤与学生的沟通平台。高校后勤宣传工作应为后勤的和谐、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用宣传促进稳定、化解矛盾、凝聚力量、树立形象和品牌、扩大影响,推动后勤服务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通过后勤通讯员手中的笔宣传后勤,让学校领导及时了解后勤发展动态;让学生了解后勤服务信息;让员工融入后勤大家庭、提升后勤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后勤通讯员队伍还可以帮助后勤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促进后勤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二、当前高校后勤通讯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通讯员的有效组织与领导
虽然目前国内高校后勤普遍有通讯员对队伍,但从实际来看,发挥作用效果不同。有的高校后勤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搞好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宣传工作纯粹是务虚,对宣传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不能很好处理后勤管理与宣传工作的关系,认为做不做无关紧要。有些高校后勤实体没有明确分管领导,没有健全通讯员机构;有些高校虽成立了通讯员机构,但还是几年前建立的,因为人员调动和工作变化等原因,通讯员的宣传工作未能充分显现。
(二)通讯员的提高水平,不能适应高校后勤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要求
有些通讯员,写了好多年稿子,如今还只能支离破碎的写点;有些通讯员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不会主动收集、挖掘信息,写出来的稿子不能体现及时性、完整性、独创性;有些通讯员缺乏应有的热情,感情投入不进去,写出的文章,没有新意,没有规范,没有深度。
(三)缺少奖惩机制
有些通讯员虽名为通讯员,但常年不写稿件;有些通讯员的稿件今天是开会明天还是开会。同样,有些高校后勤的新闻稿件只寥寥数语,没有体现工作的整个情况或者说没有交代事件的过程。但是,因为缺少奖惩机制,写和不写一个样,写多写少一个样,结果严重挫伤了通讯员写稿的积极性。
三、加强高校后勤通讯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通讯员队伍
宣传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通讯员队伍,领导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浙江海洋学院后勤集团公司领导班子高度信息宣传工作,把宣传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公司建立了一支由公司经理直接领导,各中心主任(副主任)分管,各中心设立一名兼职通讯员,并在公司层面设立一名宣传干事专职管理信息工作。每年、每学期公司都要召开宣传工作会议,部署新一年度、新一学期工作计划。
宣传工作的触角若想延伸到高校后勤的方方面面,就必须要构建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通讯员网络。要把通讯员网络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没有建立的要尽快建立,对本公司通讯员队伍现状要摸清底子。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建立通讯员组织并形成通讯员网络,如有人员变动,要及时补充,人员不适应的要尽快进行调整。同时,要建立健全通讯员管理制度。为此,对通讯员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根据年度来稿数量、质量,来确定本年度部门工作情况。
(二)建立配套的管理考核机制,保障了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
建立一套配套的管理考核体系,是保障各项制度贯彻落实的关键。要使通讯员队伍建设管理制度考核体系充分体现监督管理制度化、经常化,考核评比公平化、合理化。首先要做好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制定管理办法。实行年度量化评分考核,落实奖惩办法,并把这一考评纳入单位年度综合考评。年底根据得分情况评选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通讯员。二是建立激励制度。可根据情况建立稿费制度、最佳通讯员和年度好新闻评比等激励机制措施。作为通讯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撰写通讯报道往往是兼职,因此对于通讯员的劳动成果要给予充分肯定,并把其落实到对通讯员的奖励上。浙江海洋学院后勤集团公司近几年来十分重视信息宣传工作,制定了详细的信息宣传工作稿费制度、年终奖励制度。这些举措有效地调动了通讯员多写稿、多出精品的积极性。三是建立稿件通报制度。公司还对各中心的发稿情况定期通报,对发稿多的单位进行表彰;全年发稿情况作为评选宣传报道工作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2009年以来,浙江海洋学院后勤集团公司每一季度汇总并通报一次各中心比新闻上稿情况。此举对调动各中心的积极性,推动宣传工作深入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建立有效的通讯员学习培训机制,为通讯员的成长提供平台。
目前高校后勤通讯员的现状来看,水平参差不齐,建立一套长效的通讯员学习培训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通过建立“三结合”的培训机制来提高通讯员学习培训的实效性。一是自学和集中组织培训学习相结合;二是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通过给通讯员外出培训,或把资深的记者和编辑请进来授课相结合;三是老师理论授课和组织集体采访、通讯员稿件讲评讨论相结合。通过建立“三结合”的培训机制,不断提高通讯员的写作水平,逐渐提高通讯员稿件的上报率,夯实通讯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为全方位宣传报导后勤、树立和谐健康的后勤形象提供不竭的源泉。
(四)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写作条件
要积极为通讯员的采写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通过通讯员及时准确地把本单位发生的重大事情、一些活动开展情况、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报导出来。一要改善工作环境,提供必要的费用和设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搞好宣传工作,在宣传费用、宣传设备上进行投资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单位对宣传工作重视不够,没有给通讯员提供必要的工作设施,如配备电脑、配备照相机。二要给通讯员以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时间来写稿。让他们有时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掌握第一手材料进行写作。要深入基层进行采访,一方面通讯员要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情况下,自己挤时间下去,另一方面,各部门的领导要给通讯员下基层了解情况的机会,给他们提供写作条件。
活动是有效的载体,也是锻炼人的平台,高校后勤实体可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调动通讯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通讯员的写作水平。如:集中采访一个中心,让通讯员从不同的视角反映同一个题材。再如:征文比赛。给一个主题,让通讯员围绕主题撰写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