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家精神涵养大学生报国情怀 |
发布时间:
2022-03-26
文章作者:
龚强
审核:
王冬
编发:
李文辉
浏览次数:
343
|
用科学家精神涵养大学生报国情怀作者:龚强 用科学家精神影响青年、感召青年、引领青年,激发当代大学生投身科研事业的激情和自信,鼓励当代大学生勇攀世界科技高峰,既是当下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工程,又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手段。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用科学家精神涵养新时代大学生,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丰沃土壤和有力保障。 聚焦时代要求,让思政教育“鲜活起来” 思政课堂是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主渠道,将科学家精神融入课堂是思政课内容体系构建的时代要求。 首先,要完善思政教育内容体系,把弘扬科学家精神与思政课、专业课教育结合起来,因时制宜,形成课程专业内容和课程思政的双向互动。寻找融入思政课堂的合适切入口,抓住科学家精神的特点与学生思维特征,密切结合各个学科的专业特点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实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科学家精神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其次,要创新思政教育范式,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为科学家精神寻找合适的传播载体。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思政教育活动开展的形式,与时俱进,用好大数据、虚拟仿真、融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推动科学家精神与思政教育范式创新协同发展。 再次,要明确思政教育过程,将科学家精神熔铸于思政教育各方面,贯穿于大学生发展全过程。科学家精神的弘扬与培育应该融入大学生成长与发展之中,将人格养成、精神塑造贯穿于培养、就业全过程。通过话语体系的转变、课程内容的丰富、课堂魅力的提升,在潜移默化中用科学家精神感召、鼓舞、引领学生,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将爱国之情与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转化为个人奋斗的实践行为,积极投身到建设科技强国事业当中。 注重过程培养,让创新思维“迸发出来” 科学研究是内化科学家精神的主要方法,以科学家精神贯注科学研究全过程,是推动科研实践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一,要弘扬诚信严谨的科研文化,引导大学生端正学术态度。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本行为规范和底线要求,是科学家精神的基本要素,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科研过程中培养学生求真务实、严肃慎重的态度,不仅是塑造学生品格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帮助学生恪守学术伦理、践行学术规范、克服科研浮躁的关键前提。 第二,要提供兼容并包的科研空间,激发大学生拓展创新思维。科学研究的具体实践既包含着科学家精神的熏染,也包含着大学生科学素质的提升。科研的道路必然伴随着漫长与孤独,要不断磨炼学生无畏失败、越挫越勇的坚强意志,要塑造学生敢于批判、敢于质疑的卓越勇气。质疑的过程,也是倒逼大学生激发自身独创性和内生动力的重要过程。通过形式丰富、内容生动的科研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学生探索未知的心理需求,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三,要营造团结协作的科研氛围,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每一个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背后,都是一个团队十数年的坚守与奋斗。在科研过程中,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必须引导学生学会与团队成员良性互动,进行深入的学术探讨与思想碰撞,发挥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力量,通过不断的质疑与反质疑、实践与再实践为创新理念、创新思维提供源头活水。 厚植校园文化,将科学家精神“传承下去” 高等院校是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主阵地,用科学家精神厚植校园文化是培养新时代科技人才的必要条件。 首先,提升学校软硬件设施,为科学家精神保驾护航。高校是培养新时代科技人才、实现学生成长发展的摇篮。只有在全校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让科学家精神入脑入心。一方面,要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提供广阔舞台。通过实验中心或科创基地建设,配置科研必需的实验设备和功能仪器,满足学生科创需要;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供实践平台。另一方面,要推动高校软件设施建设,完善教育教学机制,开发科创教学资源,重视学生科学课程的设立与落实,完善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营造助力人才脱颖而出的学术平台;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践行“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四为服务”理念,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 其次,要提升教师能力,以科学家精神言传身教。教师作为思政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应当坚持示范原则,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在自身真诚践行科学家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引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导向;作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领路人,在授课过程中,不应该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方法,而应该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选取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教学素材,用当代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在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氛围中传播科学家精神,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并参与到科学实践中、参与到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中。同时,还应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努力消除大学生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增强大学生对科学家的理解与认同,让广大青年学子真正认识到,科学家不是神,而是有血有肉的人,是为了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甘于奉献的工作者,从而引导学生树立不断攀登科研高峰、挑战科研能力极限的信心与理想。 再次,要坚定学生的信念,凭科学家精神乘风破浪。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至关重要的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大学生正处于思想的真空期,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关键机遇期,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必须坚持被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通过教育者的影响,让大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认同科学家精神的内涵与实质,真正理解科学家精神的宝贵与崇高,并转化为付诸实践的动力,从而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学生个人也要以高尚的道德要求鞭策自己,既要树立崇高信仰,又要脚踏实地,积极参与科学实践活动,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真理,敢于质疑,不迷信盲从,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追求真理,将个人理想的实现融入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历史进程当中,主动积极作为,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作者单位系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