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设计:用职业启蒙拓宽人才培养视野

发布时间:2024-11-26作者:《光明日报》审核:李新东编发:张倩浏览次数:18

作为一项系统性的个体成长方案,职业启蒙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实践,为儿童和青少年探索个体幸福、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了科学途径,也成为衔接学校教育与职业领域的重要载体。随着智能化时代到来,各类职业不断变迁、迭代与创新提速,职业启蒙教育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职业,在体现工作世界和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变迁趋势的基础上,以高质量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适应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是当前需要重视的课题。

充分认识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意义

职业启蒙教育是形成多样化人才理念和科学职业观念的重要基础。职业启蒙教育并非单纯局限于职业认知、职业体验或者劳动习惯,而是要关注个体精神、自主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类人才,职业启蒙教育通过为学生提供了解职业的机会,纠正传统职业偏见,丰富职业知识与职业体验,尤其是通过相关课程和活动设计,让他们从不同职业领域与岗位中初步获得职业认知、职业信念、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在真实职业世界中感知职业魅力,理解职业意义,应对职业变化,形成科学的职业理念。

职业启蒙教育是职普融通破局的关键。职普融通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强调高中教育或高等教育阶段的沟通与融合是不够的。职业启蒙教育可以帮助孩子理解不同职业岗位要求,关注自我兴趣与优势,在探索中逐步思考自我发展的职业禀赋,从而避免盲目的教育分流选择和职业规划,提高人力资本储备与发展水平。与此同时,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前端,职业启蒙教育能够帮助受教育者形成初步职业认知和简单职业技能,奠定职业意识、职业观念以及职业形象传播的社会认知基础,推动职普融通实现从观念到实践的转变。

职业启蒙教育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土壤。一方面,职业启蒙教育作为典型的跨学科主题教学内容,不仅强调知识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其多学科内容交叠与理实一体的培养方式,有助于打破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壁垒,促进知识融合与创新,体现了深刻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意蕴;另一方面,通过实践、体验、动手等多种方式,职业启蒙教育在弥补学生动手能力欠缺、实践能力不足的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精神,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品质、独立人格和创造潜质。

科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

以职业启蒙教育引导学生关注未来职业选择。在各类职业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应科学设计职业启蒙教育方案,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意识,强化职业认知能力,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要求。在这方面,各地开展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启蒙教育探索,如“如皋模式”“成都模式”等。世界各国也有一系列实践探索:美国设计了职业生涯教育集群框架,德国创设了职业启蒙教育项目课程与融合课程,英国面向青少年出台职业指导计划,并提出6至15岁是对孩子进行职业启蒙的最佳时期。

统筹构建职业启蒙教育体系,系统设计幼、小、初、高梯度职业启蒙教育目标。要出台职业启蒙教育相关政策,明确各学段职业启蒙教育的主体、任务、要求和方式,以区域内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资源为重要依托,通过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启蒙教育平台,确保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职业启蒙教育内容有机衔接,形成系统化、连续性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职业体验和学习机会。要深入研究职业认知与职业能力各阶段发展需求,明确各学段学生应掌握的职业启蒙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现融通性、衔接性与进阶性,帮助学生形成科学职业理想、良好劳动习惯,并掌握初步的职业技能。

完善职业启蒙教育一体化课程。要基于各学段职业启蒙教育培养目标,拓展职业启蒙谱系与主题范畴,形成覆盖第一、二、三产业的职业体验课程框架,将职业启蒙元素融入中小学劳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等。要开发高质量职业启蒙教材,利用鲜活故事、精美图画与科学知识,为孩子提供理解职业的有效方式,并通过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精神,使其具备劳动能力,享受劳动创造。需构建职业启蒙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利用各类学校、企业、社区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以多种方式创新面向未来的职业启蒙教育。要顺应职业世界变化,充分挖掘数字技术潜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多样化沉浸式虚拟职业体验平台。要以真实职业问题驱动跨学科探究,拓展职业启蒙教育的实践途径。要落实职业启蒙教育评价,制定不同学段职业启蒙教育的科学评价标准,利用科学高效评价工具将数据可视化,以得到全面及时的评价反馈。要加强优秀案例推广与宣传,形成良好的职业启蒙教育社会氛围。

(作者:唐智彬,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职业教育研究基地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