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几个切入点

发布时间:2024-04-15作者:来源:人民政协报审核:李新东编发:黄根岭浏览次数:86

2023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个科学概念,以后又在多个场合作了阐述,特别是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进行了系统论述。总的来说,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创新和发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性核心概念,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刻发出的时代强音,是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的战略性部署。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新质生产力都是一个可以撬动全局、推动系统、决定历史进程的思想成果,进一步加深对其理解,要把握好几个角度和切入点。

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力的经典定义来理解。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看来,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力的三要素。生产力三要素的历史发展和辩证展开,蕴含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逻辑。从经济和科技发展实践中可以看到,劳动对象联系着新材料、新能源等,劳动工具联系着信息化、人工智能、高端精密设备等,劳动者联系着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专业人才和产业队伍等,这一点也可以联系列宁关于劳动生产率的论述来理解。科技在生产力要素中的全面渗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生产力要素革新的自然延伸。马克思把劳动工具看作划分时代的主要标志,论述了手推磨和蒸汽机的区别,实际上劳动对象和劳动者都是有时代的质的规定性的。列宁把劳动生产率看作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根本标准,实际上是把科学技术纳入了生产力系统。这启示我们,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新质生产力,因而,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完全可以纳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生产力理论体系之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要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来理解。在最一般的意义上,生产力理论就是关于发展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经过理论和实践的艰辛探索,在生产力理论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实现了我们党生产力理论的一次重大集成和综合。把新质生产力放在这样一个一脉相承的谱系上,我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的历史意义。

要从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来理解。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深刻变化,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是对历史经验的高度凝练和创新发展,表明我们党对科技革命及其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新质生产力重点是“新”,关键是“质”,生产力是一般理论内涵,“新”和“质”是时代命题和特殊要求,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理论创新的有机体,涵盖了发展生产力的一般要求和抓住科技革命机遇的特殊要求,指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存在的瓶颈和短板,指明了解决问题的重点和路径。新质生产力这个理论成果,充实完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函数,由此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领袖思想的伟力,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勇气和使命担当,体会到这个概念的时代意义。

要从大国竞争和中美博弈的世界格局来理解。大国竞争是一种力的运动,各种力量纵横捭阖,消长变化,牵引制衡,塑造出一定时代的世界格局,其中必有一些大国关系具有决定性作用。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科技决定着人类命运,决定着国运盛衰,是真正的“国之大者”,不可不察。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重点是核技术,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搞了“两弹一星”。现在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等,我们正在追赶,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国竞争不仅看规模,更要看质量,不仅看总量,更要看结构,不仅看存量,更要看增量。

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来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体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运动的基本观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处于永恒的辩证运动中,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我们干革命,搞改革,促发展,推进现代化,这是篇大文章。40多年来,我们就是靠改革开放这个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面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更要靠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现在,影响和束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障碍还有很多,人们对人才培养模式、科技管理体制、科技创新环境、成果评价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对外开放等方面存在的弊端反映很多,要求很急迫。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对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推进更高质量的改革和更高水平的开放,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契机和实践切入点,这里面蕴含着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方法论意义。

要从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来理解。第一个百年历史性任务的如期完成,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历史新起点,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则为新的征程提供了新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支点。我国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许多产业还仍然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差距主要在核心竞争力上。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本质上是高质量生产力水平的竞争,技高者强,质优者胜。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吹响了向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