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3-14  文章作者:转发网站  审核:罗坤 编发:朱纹玉   浏览:1935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

1.人际关系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然而,由于人际关系、社会的复杂性与学生心理的单纯性,使得大学生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受挫。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既充满了兴趣又担心失败,久而久之,甚至回避参与,妨碍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有的学生则因对己、对人的认识问题,很难与人深交或缺乏知心朋友,有的则因人格因素,带来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调查中,36%的新生认为没有朋友;27%的学生感到孤独、寂寞;45%的学生更希望自己成为交流的对象而不是交流的直接发起者。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易引发猜疑、嫉妒等,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情绪起伏问题

情绪起伏包括:心理冲突、自我评价不客观、低能的心理承受力和薄弱的自我控制力。

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暴风雨时期”,生理发育极为迅速,已基本趋于成熟,但由于阅历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飘忽不定,有时正确深刻,有时错误肤浅。面对大学生活中各类心理冲突的冲击,其中“接近-回避冲突”(被同一个事物吸引和排斥。既有喜欢又有不喜欢的一面。)是现今大学生遭遇最多,又最难解决的冲突类型。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应对方法。加之青年特有的任性和理想的困惑交织在一起,极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矛盾,很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会因一点小小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也易为一次小考失利而一蹶不振,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较低,由此导致其心理偏差和行为怪僻。部分大学生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情感过于压抑,整日焦虑不安;部分大学生则易于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情绪好时待人处事入情入理,情绪差时,拒人于千里之外。群体性的这种负性情绪还是校园事端的直接制造者。群体情绪一旦激发,学生很难受到理性与校纪校规的约束,而一旦其情绪稳定下来,又多是后悔不已。

3.学业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变化、错位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进入大学生活后,环境改变了,相当一部分高中时期的佼佼者发现自己在高中时的那种优势不再存在,而是面临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尤其是对于那些中学时的尖子学生,其反差更加明显。进大学后,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种失宠感,部分同学为了保住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还自学一些社会急需的课程,再加上辅修专业的学习,计算机、英语过级考试的重压,他们处于超负荷的运转中,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压力很大,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以往,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多种焦虑并发症就相继出现了。而部分学生则感觉考入大学后“如释重负”,认为船已靠近码头,因而即使感受到竞争的危机、就业的压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学习的劲头。

4.恋爱与性的问题

大学生已进入青年中期,性生理基本成熟,性意识增强。这时的青年有了性冲动和性要求,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以至爱情。但由于性心理的不完全成熟,生活经验欠缺,对青春期的性冲动和性要求理解不当,常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羞涩、紧张、恐惧,甚至做出不正确的行为。

大学生的性心理障碍问题非常令人担忧,有资料表明,高校每年受处分学生中因性罪错受处分者占20%,性心理障碍比例正在逐年递增:性恐惧4.8%、性压抑9.8%、性放纵4.1%、自慰焦虑4.8%、窥阴癖4.3%。还有的因理想的恋爱观与现实的具体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便陷入痛苦、迷惘、消沉而不能自拔,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大学生自杀仅次于事故而成为第二位的死亡原因,其中为情所困而轻生的比例竟高达53.2%。此外,因就业竞争压力过大、家庭经济困难、生理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也很多,有些是因一些突发性的因素造成的,有些则是长期困扰造成的,有些是单一因素的影响的结果,有些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1.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圈。

首先,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中,应针对大学生活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和情绪,及时加以耐心引导和帮助,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态势去面对新的人际交往和复杂的人际环境,既主观认识自己,又客观认识他人。其次,要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教育大学生加强人际交往的品德修养,教育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应学会信任、尊重、宽容,以诚相待,用真诚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获得真诚的友谊。学校要经常组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同学们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心理,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那些性格特别内向、不善交际以及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同学,教育工作者可进行团体咨询,通过建立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班等形式,使这部分同学从中得到训练,最终走出自我,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中。

2.采取各种途径,磨练大学生意志,提高情绪的调适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

在改革开放、人才竞争的时代,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稍遇挫折就心理紧张,产生心理障碍,这样的人本身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才。磨砺意志,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解决心理疾病的重要途径。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从中接受锻炼、磨砺意志,并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面对困境积极寻求解脱并总结教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节,要豁达大度、遇事冷静,常能做到自我正确的安慰,能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学习和生活上的不愉快当然时有发生,但应自觉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能够正视现实并与其保持正常的接触;对周围事物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对生活中的问题、困难、矛盾都能很好地处理,为实现理想处处能表现出进取精神。如果学生在这些方面的锻炼加强了,那么他们将获得较为过硬的心理素质。同时他们自我教育能力也将随之而增长,感情沉稳,自制力增强,在很多情况下都能自己摆脱心理负担,除掉精神障碍。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在我国,学习、读书向来被赋予很高的期望,大多数家长和学生本人把学习视为一种提高自己实力、改变现状、为将来的职业做准备的重要手段。而且,在学校这个群体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与其在同学中的地位和印象紧密联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学业的关注是与对自我关注紧密联系的。因此,高校工作者应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根据客观现实条件来调整个人需要和心理期望,避免由于自己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造成心理上的焦虑不安或松懈情绪。

4.重视对大学生的性教育,培养成熟的恋爱和科学的性观念。

首先,应开展对大学生的性生理心理知识教育(这其实是补上高中的青春期教育的一课),使他们对两性之间的生理差异、性发育的自然规律有一个较好的了解;其次,加强性道德教育,要启发学生正确处理好同学、恋爱、友谊的关系,教育学生反对禁欲,更要反对纵欲,批判性解放、性自由等错误观念,树立科学的性观念。

5.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当代大学生满怀激情,富于理想,勇于追求美好事物,迫切想了解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并找到解决的答案,也想了解人生的意义及应当怎样度过人生,因此,常常对社会、对国家、对自己进行种种美妙的设计。但是因为他们的激情尚不稳定,感情强烈而脆弱,知识经验积累不足,在认识上常常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肤浅性,往往求得在想象中的心理满足或者错误和片面的选择来对待理想和现实。高校工作者要因势利导,促使大学生在关注自我和关注社会发展之间达成一种平衡,而不脱离社会实际和社会责任、单纯地沉溺于对自己未来的自我设计之中。同时,要注意缓解由于不满现实引起的过度的焦虑、无助等不良情绪反应,以及因此产生的不良行为,避免他们对社会产生敌意,甚至出现厌世等负面的态度和行为。

6.加强高校心理辅助工作力度,及时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某校曾针对寻求帮助对象、模式在大学生中作了一项调查,发现咨询成为他们首选的帮助模式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存在于以下两方面,其一是现存的专业咨询机构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其二是现有咨询机构中的咨询人认同或采用的咨询方式可能并非是学生们可接受或理想中的咨询方式。作为一种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服务机构,高校咨询机构应主动发现学生中的问题,而不能等待问题的出现;应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向学生提供服务,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咨询的便利性。 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可资利用的高校专业咨询机构和咨询人员不足的现状下,高校班主任和辅导员应承担起部分咨询任务。尽管一般的高校班主任和辅导员在专业的咨询知识方面与专业咨询人员相比有很大缺陷,但在动态的把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深入了解学生特点方面却是专业咨询人员无法相比的。如果能够具备一定的咨询知识,高校班主任和辅导员是能胜任一部分咨询工作的,这些咨询任务主要包括针对困扰学生的各种问题提供指导和建议。现在,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已经开始对现有的班主任和辅导员进行咨询方面的在职培训,并在任用班主任和辅导员时开始配备一定比例的专业咨询人员,这些无疑是将来高校班主任和辅导员任用方面的一种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