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二七书院“铁轨烙印,薪火相传”爱国主义教育团在老师的带领下,奔赴洛阳、开封、信阳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通过实地研学、红色宣讲、沉浸体验等形式,在中原大地上镌刻青春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千年文脉映初心工业精神铸担当
团队首站走进洛阳龙门石窟,在恢弘石刻艺术中感悟“敬畏历史、敬畏文化”的深刻内涵。在洛阳轴承集团,师生聆听“共和国工业长子”的奋斗故事,从“大国重器”的制造历程中体悟工匠精神。随后,团队前往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通过一件件抗战文物、一张张历史照片,重温烽火岁月。队员们还化身“红色讲解员”,为参观的儿童、老人讲述洛八办作为“抗战前哨”的峥嵘往事,将党史知识转化为生动故事,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烈士丰碑砺壮志巾帼英魂照后人
次日清晨,团队肃立于开封烈士陵园,手持白菊祭奠革命先烈。在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前,师生齐唱国歌、重温入团誓词,并开展“红色故事微宣讲”,以《永不褪色的红旗》为题讲述豫东革命史。
第三天,团队走进刘青霞故居,从这位“巾帼英雄”兴办教育、倾囊革命的壮举中汲取精神力量;在中共豫陕区执行委员会旧址,队员们通过斑驳砖墙上的历史印记,触摸河南早期党组织的革命脉搏。
大别山麓淬信仰沉浸课堂润红心
行程尾声,团队深入信阳新县大别山革命老区,在鄂豫皖中央分局旧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等红色地标开展“行走的思政课”。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以情景剧形式再现《大别山上杜鹃红》的军民鱼水情;在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前,队员向游客宣讲“28年红旗不倒”的大别山精神,引得群众驻足参与。学生代表吴世曜感慨:“触摸这些土墙草屋,才真正懂得‘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分量!”
未来,二七书院将持续深化品牌建设,将暑期社会实践的丰硕成果带回校园,通过“红色故事分享会”“实践成果展览”等形式,以“小切口”讲述“大情怀”,以“小故事”阐释“大道理”,引导青年学子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行,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铁路人的血脉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