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干支
1.天干和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合成“干支”。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2.干支的含义
一、干者犹树之干也。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二、支者犹树之枝也。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髌也,阳气欲出,阳尚强而髌演于下。
【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辰】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巳】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未】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就也,万物成熟。
【戌】灭也,万物灭尽。
【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3.六十甲子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